作者:張文攀(光明日報駐寧夏記者站記者)
參加此次行進式采訪,也是我第一次在建黨百年的時間坐標上感悟寧夏的發(fā)展變化。從南到北、從山到川,所到之處,群眾都在算“身邊賬”、算“細節(jié)賬”。細品這厚厚的百年賬本,最有獲得感的還是群眾。百年歲月,滄海桑田,什么在變?什么沒變?
一直在變的是寧夏人民不斷提升的幸福感。百年來,日子從“苦甲天下”到全面小康,交通從人力畜力到四通八達,水利從“苦水咸水”到“黃河水甜”,電力從缺電少線到“輸電”全國,教育從基礎薄弱到快速發(fā)展,醫(yī)療從缺醫(yī)少藥到覆蓋城鄉(xiāng),文化從十分匱乏到豐富多彩,社保從一片空白到體系完善,農業(yè)從“靠天吃飯”到“十七連豐”,工業(yè)從外地遷入到自我發(fā)展。在群眾身上,經濟繁榮、民族團結、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、人民富裕越來越有更具象的表達。這些巨變是歷史性的,這些收獲是前所未有的。
從未改變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赤子之心。今昔對比看變化,知史感恩共產黨。正是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,東西部對口扶貧協(xié)作和中央幫扶單位鼎力相助,各族干部群眾全力以赴,封閉落后、一窮二白、民不聊生的舊寧夏才會變成開放進步、美麗富饒、團結和諧的新寧夏?!肮伯a黨好,黃河水甜”,這樸素的八個字,是寧夏紅寺堡23萬移民群眾發(fā)自內心的感謝,如今,也是寧夏720萬各族群眾對共產黨由衷的感恩。
置身百年長河中思考,方能彰顯這些變化背后的實踐偉力。下一個百年,“變與不變”的辯證法還將發(fā)揮更大的能量。
《光明日報》( 2021年07月05日05版)
來源: 光明網-《光明日報》
發(fā)布評論: